一個「流亡異鄉者」的禱告 (詩42)

為了堅守自己與上帝的關係,《聖經》裡的詩人常常要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壓力。在詩42:3,一位「流亡異鄉者」就這樣禱告:「我 [或譯人] 終日不斷地譏笑我說:『你的上帝在哪裡?』我便晝夜不住地流眼淚當飯吃。」

長期屈在外族的霸權底下,不少猶太人卻立志堅守神與先祖亞伯拉罕的「恩約故事」。1 可以想像,把持這遠久故事的猶太人,他們的心理狀態,常常都是充滿張力 (Tension) 及掙扎。從眼前現實來看,流亡者的確沒有盼望,而《聖經》亦沒有隱藏這些人的迷思與痛楚。「流亡異鄉者」在 42:5-6 就繼續這樣與上帝及自己對話:

把持這遠久故事的猶太人人,他們的心理狀態,常常都是充滿張力 (Tension) 及掙扎。從眼前現實來看,流亡者的確沒有盼望。

我的心哪,你為什麼沮喪?為什麼以悲嘆壓著我呢?應當仰望上帝;因為還要稱贊他,我面前的救助,我的上帝。我心裡有沮喪壓著我;所以我從約但地,從黑門嶺,從米薩山,想起你來。(詩42:5-6)

好明顯,我的「心」不是指人的心臟。從敘事身分 (narrative identity) 的角度,我的「心」其實是代表著「流亡異鄉者」一種過去慣性的期望 (expectation)。然而,這種期望,與現在的經驗 (experience),卻出現了很大的落差。當人生故事出現劇變,故事新一頁跟以往的很不協調,張力就會產生。「上帝,你 x 左去邊度?!」2

當人生故事出現劇變,故事新一頁跟以往的很不協調,張力就會產生。

「流亡異鄉者」雖然自覺跌入汪洋深淵 (詩42:7),但他的腦海卻仍殘留一絲對上帝的仰望:「我晝夜所思慕的,我向我生命之上帝所禱告的就是:願上帝吩咐他的堅愛來救助我。 」 (詩42:8) 然而從 42:9-10可見,敵人的欺壓,其實從來沒有離開「流亡異鄉者」的腦海。

我要對上帝我的磐石說:「你為什麼忘了我?我為什麼須因仇敵的壓迫而時常悲哀呢?」我的敵人辱罵我,好像擊碎我的骨頭;他們終日不斷地譏笑我說:「你的上帝在哪裡?」(42:9-10)

從電影剪接的角度,可以想像「流亡異鄉者」的意識 (consciousness),就是不斷穿插著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感受,仰望,問題,感受,仰望…3 無論你有沒有相信耶穌,你的腦海多少也會充滿這種思辯過程 (dialectical process)。 4

長期屈在這個循環裡,詩人甚至有時會將人對自己的譏笑,化作自己譏笑自己的題材。5「流亡異鄉者」的內心雖然充斥著多樣的問題及憂愁,但經文最後的一節,卻見證著他在張力中,仍然對上帝投下神聖盼望的一票。

我的心哪,你為什麼沮喪?為什麼以悲嘆壓著我呢?應當仰望上帝;因為我還要稱贊他,我面前的救助,我的上帝。(42:11)

親愛的香港朋友,無論你身在何方,邀請你也對上帝投下這一票,經歷祂對你的幫助。


經文譯本:《呂振中》http://cclw.net/Bible/LzzBible/230/042.html

圖片提供:Angus Lok

若對以上參考的資料有興趣,可以聯絡我。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