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安中尋求忠誠的敘事角力 —— INFP+6號

1. 引言

筆者從前對MBTI和九型人格的認識不多,只嘗試做一些坊間的測驗,只停留在認識自己屬於甚麼類型的階段。因為認識自己不深,所以每次做這些測驗都會覺得疑惑,總覺得自己不似測試結果的類型,而是似另一類型的性格。經過這個課程和這次省察的旅程,卻讓筆者發現真正的自己,並且透過MBTI和九型人格這些工具,讓筆者重新認識以往的人生經歷怎樣塑造自己的性格特性,而且亦可以嘗試為以往的測試結果檢證一下。

一切由重新認識MBTI和九型人格開始……

2. 認識自己

2.1 MBTI:INFP

筆者從坊間的測驗得知自己是屬於INFP類型 (Type),大約知道筆者自己是屬於內向型。當更認識MBTI後,才更清楚這種「內向型」(I),不是指被動內向,而是指心理能力流向是從內省、感覺和意念得力。另外,筆者是認同測試結果判斷自己屬於「直覺型」(N) 的認知方法,這種方式反映在學習上,這因而解釋到為何筆者喜歡把近似的理論作比較及聯想。但至於筆者屬於「理智派」(NT) 或「浪漫派」(NF) ,以及應對外界的風格是屬於 「判斷型」(J) 或 「認知型」(P),則未能很快分辨出。這是由於以往工作環境培養出的分析、計劃能力,在神學生涯培養出思辯思維,再加上筆者的性格亦傾向較抽離人群,也較難接受被沒計劃社交活動打斷,因此有一些朋友會認為筆者的氣質 (Temperament) 傾向似「理智派」(NT),同時筆者會認為自己常催迫要得出結論的傾向是屬於「判斷型」(J),惟筆者發現工作進度卻不能如期完成,這方面卻似是「認知型」(P)。為便於分析,筆者先羅列出筆者較有可能的性格類型: INTP、INFJ和INFP。

有鑑於筆者部份性格特徵(trait)的傾向較不明顯,所以較難從功能比對來準確辨識性格類型,因此筆者透過比對三個MBTI組合在「類型動力學」(Type Dynamics) 的「主要功能」、「輔助功能」和「低落功能」的互動次序,分析哪一個MBTI組合更貼近自己回應日常生活及壓力時的慣常傾向,從而判斷出所屬的MBTI組合。

筆者發現當事情涉及較廣泛的範疇時(例如:生活及個人處境的決擇),而不是處理工務和學習時,筆者的判斷及應對習慣不太像NT及 J 的模式。筆者留意自己本有一套價價觀及原則主導個人決定(近似Fi特徵),但卻會尊重每個人有不同的觀點,也欣賞集思廣益的新點子(近似Ne特徵)。在「河水不犯井水」的情況下,對對方的觀點仍是有很大包容度。但是,如對方以脅迫或手段游說筆者依循,或讓筆者感到對方另有所圖,除非筆者得到其他獨立意見而改變想法,否則仍會以較有保留的態度看待對方的觀點。這種彼此尊重中帶個人堅持,更近似INFP的Fi「主要功能」和Ne「輔助功能」的性格特徵。另外,從「低落功能」的考慮,筆者回想在極度壓力下,會對人際關係產生失望。雖然Fe (屬INTP的低落功能) 和Te(屬INFP的低落功能)成為低落功能均會對人作出批評,但Fe 的批評或較關注在別人對自己缺乏關心,但 Te 特徵所  帶來的批評是較針對別人脆弱面,也會針對自己的軟弱及自貶價值,這種嚴苛讓人會感到這與平日事事包容的INFP型完全不同;此外Te特徵成為低落功能的影響下,INFP 型會因壓力而對自己作出無效率和無能力的自我評估,因而強迫自己加速行動,但Ne特徵驅使下,卻傾向想出更多從根本全面革新的新點子,以致將自己陷於催迫完工與重新修改的矛盾及焦慮中,在別人眼中則見到拖延的情況。筆者發現自己在壓力下都有這種Te 的特質出現。因此,筆者都相信自己是屬於INFP型。

但是,這亦不能解答一些弟兄姊妹覺得筆者傾向似NT型氣質、J型的傾向等問題。在繼續分析之前,筆者先帶到一個幫助繼續辨識筆者及筆者MBTI的課題,這就是九型人格!

透過比對三個MBTI組合在「類型動力學」(Type Dynamics) 的「主要功能」、「輔助功能」和「低落功能」的互動次序,分析哪一個MBTI組合更貼近自己回應日常生活及壓力時的慣常傾向,從而判斷出所屬的MBTI組合。

2.2 九型人格:6w5

筆者的九型人格主要是6型,但都不是太容易確認。首先筆者會猶疑自己是屬於1號或6號,因為筆者具有1號與6號共有的「不安」特質,這包括警惕、焦慮,常要弄清事情。若再仔細分辨,筆者這些「不安」特質的起因,並不在於事物本身的對錯,而是在於人本身的可信性,故此這方面則較似第6型人格。另一方面,筆者自小在父親影響下,很喜歡流連於圖書館及書店,也會因為被書海包圍而感到雀躍,同時亦對於一些有關系統結構的理論、有關自我認識的理論等等感興趣。

如果由筆者從小到大的經歷作分析,6號似乎更切合筆者內心的敘事。筆者幼童期本是一個外向、嘈吵、大膽、活躍不守規的小孩,但因幼稚園的一次頑皮、奔跑,撞傷額頭後,性格開始變得沈靜。自從小學一年級獲取第一次操行獎,安靜、守規成為被正面鼓勵的行為,因而意識到學會保持這安靜、守規的狀況是最安全的。隨著年年都獲操行獎,慢慢塑造成一種不敢叛逆或作出影響形象的行為的性格,也不敢作一些視為「壞學生」的大膽事情,因為知道後果會很嚴重。區區一個操行獎,其實並不是甚麼大獎項,但在小學一年級第一次獲獎的時候,卻招來當時品學兼優的女班長的嫉妒。她故意把筆者借給她看的獎狀,當面掉在地上,然後踐踏。雖然當時筆者沒有情緒反應,但當刻閃過一種想法或認知,就是人是不可預計和表裡不一,至今這認知仍深深印在腦海。由於筆者的親戚較多是長輩,很少與同齡的親戚相處,所以筆者在眾大人面前只能成為不作聲、守規矩的孩子,而且這是最安全的模式,可避免任何被責怪的機會。另外,因為自小看到父親對工作的勤勞及盡責,和對知識的渴求,所以忠誠、職責、自我增值也成了筆者的價值觀。當開始恆常返教會聚會後,忠心事主、順服神的價值觀,彷彿與自己一貫認同的「忠誠」、「盡忠」的價值觀分別不大,只是盡忠的對象不同而己。因此,要忠誠、不負別人托付的責任,但同時也抱著戰戰兢兢、小心謹慎做好本份,避免犯錯招至別人責備、失望及棄絕,盡力成為達標的角色,是筆者的敘事,也認為每個認真、負責任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想法。但沒想到,根據老師在課堂的講解,原來這是6型的保衛「死穴」的防護機制。這就是「我做我應該做的,你不會譴責我;我很謹慎,你不能叫我失去防備」的想法。[1] 但筆者6型較正面的敘事世界,是認為互相真誠對待,以及為對方好處而順應對方。這份對朋友、工作夥伴及上級的忠誠,是確保雙方友誼關係,以至在各樣事都能得到互相支持,這是筆者6型的安全感來源。

由於第6型常處於戒備、不安狀態,所以需要處於熟悉的環境或有熟人的環境中,才能確保安全感。因此,筆者考慮接受參與一些非工作需要的陌生聚會時,都會考慮當時是否能預留足夠心靈空間和心理準備,以面對大量陌生的場面。這種特質亦讓筆者驟眼看似第5型人格,就是那種需要保留資源及空間的特徵,例如:著重私人空間;如果沒有熟悉的人在社交場合之中,便會感到不自在,又或是要弄清楚所有事情才答應參與活動。再加上對知識理論的喜愛,這方面或更似是6w5型的性格。

筆者6型較正面的敘事世界,是認為互相真誠對待,以及為對方好處而順應對方。這份對朋友、工作夥伴及上級的忠誠,是確保雙方友誼關係,以至在各樣事都能得到互相支持,這是筆者6型的安全感來源。

3. 不像INFP的迷思

「我是INFP嗎?為何我不覺得像?」……解開不像INFP的迷思……

當認識筆者的MBTI和九型人格之後,下一步就是要解開為何筆者這個INFP不似INFP的問題。筆者相信最有可能是基於環境訓練和九型人格的影響下,筆者的INFP特徵較不外顯。筆者對自己有以下三方面的分析,以理解INFP不外顯的原因。

3.1 不是NT型的氣質嗎?

筆者估計6w5型的性格特質,從MBTI的性格類型看,或有點像T型的性格。在加上筆者留意到自己在工作及學習環境訓練下,才以NT模式來處理工作及學習,此等屬於具規範性、具客觀標準的事務。另外,筆者發現那些覺得筆者似NT型氣質的弟兄姊妹都是在工作和學業範疇所認識的,而筆者生活中花最大部份的時間在工作和學業範疇,因此不論弟兄姊妹,甚或乎筆者自己都會覺得自己似NT型。而NF特徵則在非常規、非規範性的重大事件和環境之下才會出現,所以這或許使筆者的INFP特質不容易被發現。

3.2 不是J型的對外處事風格嗎?

筆者發現自己具有J型的處事風格,或許是在為了安撫自己6型的內在不安和焦慮情況,以及在滿足6型職責的自衛行為。筆者發現因為是6w5和內向型(I)的性格下,所以需要為在每天日程中,分辨哪些是對內或對外的事務,然後劃分相應不同的心靈資源及空間以應付這些對內或對外事務,以確保內心一種有秩序和安穩的狀況。因此,當別人在筆者非預期的時間或是不妥當的環境下,干擾筆者手頭上的工作,甚至需要筆者思考及即時作出負責任的決定時,筆者則會感到不安、混亂及焦慮,這或會像J型人的特徵。

另一種情況,就是如剛才提到Te 成為低落功能的狀況下,筆者在壓力中會陷於自我催迫的狀態,這更觸發6型人格的不安和焦慮情緒。由於進度、結論、成果是外界所關注,所以對於常要求自己對人負責任、忠誠的6型人來說,涉及外界和他者的關注的事都是自己關注的事。同時,加上6型人常存有「失敗」的危機意識,當不時出現Te的狀況時,強化「失敗」的心理應驗的狀況。因此,筆者這種6型人,受訓於工作環境的工作要求下,都會習慣先制定計劃,以及催促自己提高效率地想出方案及得出結論。當然,這種催促自己有效率地想出方案及得出結論的先決條件,就是當筆者已預留空間及在得到資訊的情況下,自己意識到要盡快作出回應時才會進行,而非在前者受干擾的情況下進行。儘管計劃不常如期完成,但相信計劃和方案對筆者自己或需要交待的他者來說,都會帶來一份心安。這種處事模式或有點像J型。

3. 沒有Ne 具天馬行空的創意,不是更似Si型嗎?

由於筆者以往從事的工作講求風險管理,雖然筆者在MBTI 性格當中並沒有Si作主導及輔助功能,但基於職業技能強化了6號本身危機意識,以及偏向5型翼的抽離狀態,再加上INFP第三功能S功能的發展下,對於別人提出的新點子或新項目,一般都不會先表態贊同,總會思考實踐可行性的相關疑問,也會在腦海中模疑運作細節。這或許與一般的INFP很不同。雖然Ne輔助功能的影響下,筆者總是朝向接受及欣賞新創意、點子,但仍會以運作的層面作考慮,甚至有時連別人認為想得太遠的特殊處境和需作危機應變的處境和方案,都會在筆者腦海中閃過。因此筆者在會議時,多在聆聽及整合,當回應時都傾向提問一些運作上的問題及後備方案。在別人眼中,或感到對建議猶豫、不投入,甚至給人杞人憂天的觀感。特別在「柴娃娃」一遍雀躍的氣氛中,似在「撥冷水」,但筆者目的不是為否定方案,而是為讓所有人都考慮一些未想過的負面狀況。這或者與Si型給人一種重數據及重傳統,不易被說服接受一些冒險、天馬行空建議的性格特徵相似。但是,筆者這種因6型性格產生的似Si性格,會基於不想破壞關係或傷害對方感受的考慮下,即使對方的議案未完全說服到自己,亦盡量不會太堅持否決,而多數傾向於隨眾通過議案。



4. INFP + 6型的協同作用:Fi-Te +「反恐6號」=?

筆者認為6型的忠誠性格與 Fi 持守價值觀的性格,在表面看來同樣有一份堅持及忠誠,但筆者認為6型講求的多針對在人的忠誠,Fi的則是在價值觀方面。在一般情況下,6型在朋友中、群體中都是跟從者,也是盡量滿足身邊的人的需要,因為友善的關係會帶來安全感。若是出於6型的自由意志作選擇,6型人仍會忠誠地滿足對方需要。當筆者6型感受到對方實質利用6型的「yes man」性格,剝奪6型的選擇權,又或是採用手段抵觸6型的道德低線,最終使筆者這種6型人對於對方的誠信產生質疑的時候,基於Fi和6型的特質所產生的疊加和協同效應下,就會感到這段關係並不安全,平日「yes man」的作風就會收起,改以獨立、具批判性的角度,重新考慮應否回應這種需要。在對方而言,或會因筆者的態度變得強硬及嚴苛而感到驚訝,但事實上筆者已不自覺地建立一種不盲從對方,並保持距離的防衛機制。而「反恐6號」一般會嚴苛地批評對方弱點,在INFP的Te低落功能影響下,或會加強這反應。但是,Te產生對人失望或制度不滿的反應,會否真正出現?筆者認為不滿的想法會有,但是否說出來或對誰說出來,乃是一種「fight or flight」的選擇,很需要視乎當時處境。

在對方而言,或會因筆者的態度變得強硬及嚴苛而感到驚訝,但事實上筆者已不自覺地建立一種不盲從對方,並保持距離的防衛機制。


5. INFP + 6型的靈命成長

筆者推斷自己的6型與INFP Fi-Te的相連和協同,最大可能是由6型根源的罪性主導,以致牽動MBTI的Fi-Te。再加上從呼召到及後的經歷,都在針對及關乎到筆者6型的人格。因此解決6型根源問題的導向,或帶來INFP  Fi-Te行為、思想和情緒的性格特徵的正向運作。但Te 在低落功能的行事傾向,卻又是刺激6型的根源罪性 (恐懼、焦慮),因此訓練MBTI層面的處事方式,也能幫助個人減少6型暴露於刺激的環境當中。因此,筆者先從MBTI層面的成長開始說起,然後才談到6型人格的靈命成長。

5.1 INFP的成長

根據Hirsh 和 Kise提到 Te 的情況下,可以與可信賴的朋友客觀討論各種方案的因果關係和危機,另一方面也與自己對話,並建立一些客觀評估事實機制,以邏輯性和合理性作評估。在選擇的過種中,不要過份去分析及批判,卻以欣賞的角度看見世界和人的美善。[2] 筆者對於當中的建議都很認同,而且亦認為這也適用於6w5型人格的問題,因為基於6型和5型以頭腦主導(head-driven)的特質,同樣會因過度評估而對世界和對人失去信心和產生恐懼,因此筆者需要提醒自己回歸至客觀分析當中,以致不會把Te 的低落功能 和6w5型的特質出現疊加的狀況。

在選擇的過種中,不要過份去分析及批判,卻以欣賞的角度看見世界和人的美善。……需要提醒自己回歸至客觀分析當中,以致不會把Te 的低落功能 和6w5型的特質出現疊加的狀況。

5.2 從自我認識到「反恐6」

雖然「反恐6號」的回應會給別人一種驚訝的感覺,但從另一方面看,「反恐6號」的出現也是始於對人感到驚訝、失望,因而觸發內在的敘事角力。也就是說,「反恐6號」是因著本來持守和相信的敘事被現實拆毀後,所產生的結果。本來內心的聲音和相信:「別人對自己的動機是美善的,所以認為只要「聽話」,做好別人要求,就會得到別人護蔭及公平對待」。當內心相信的聲音與現實多次經驗的落差不斷作出敘事角力的情況下,這會對本來的6型正向的信念被拆毀,以致剩下自我保護、處處提防的「反恐6號」。若是發生在信任的群體及長輩當中,在6型人內心發生的敘事角力程度更大,因為信任越大,落差就越大,角力也越大,拆毀也越大,「反恐6號」就出現了。

「反恐6號」的名稱雖然給人感覺較負面、很不健康,但筆者變得敢言、「懂say no」,竟然也被一些朋友稱讚。讓筆者想到「反恐6號」或許都是「一銀兩面」,對於個人成長來說是一件好事,可以成為成長的契機。只要不是停留在「反恐6號」的回應模式,不合理法這種模式以致把自己「定型」(stereotyping),而是在尋求神的改變和引導,「反恐6號」可以視為一個邁向成長之路的中轉站。如 Robert J. Thesing 提到,不應以這些九型與MBTI的工具為人「定型」,反而是透過對自己對日常生活「自我觀察」(self-observation)、「辨識」(discernment),然後再「自我觀察」,以至更深地「自我認識」(self-understanding)。[3] 就如筆者的情況,筆者省察及辨識到返教會初期對於順服、服從、「聽話」概念沒思考很深,甚至將人偶像化、理想化,帶上屬靈「光環」。再進一步辨識到這種「偶像化」的對象不單單是人,而是「從人而來的安全感」,這在從前沒有事情發生的時候都是不自知的。但如果相信出於神對自己的塑造,就會明白為何這些事情會發生在被呼召後的幾年,在尋索階段時,在裝備生涯當中,筆者經歷不少主內肢體帶來的反差。但這發現卻同時幫助自己省察或辨識自己長期內心處於步步為營,言行保持低調,並不是謙卑,原來是在壓抑自己,也不自覺地自我催眠自己有很多不足地方,要小心、低調、努力,以致換來沒有殺傷力的形象,以保護自己,但卻不能自由地活出神塑造的自己,內心按神給我的自由去「奔跑」。再加上有5型翼(w5)的特性,所以長期以較抽離的方式,與外界劃界,專心做好自己範疇,好好自我增值,投入可控而喜愛的知識研究層面。但這些都是基於6型的動機,為自己建立最熟悉的安全網。

讓筆者想到「反恐6號」或許都是「一銀兩面」……只要不是停留在「反恐6號」的回應模式…而是在尋求神的改變和引導,「反恐6號」可以視為一個邁向成長之路的中轉站。

但這種安全感是危險的,特別是從人裡面找安全感,因為當依靠的人不再給予安全感,出現極大的落差,一切就如植物的根抓不住沙土而倒下。這種可以視為一種「醒覺」,對於作為神的僕人來說是很重要的。若沒有這種「醒覺」,屬於6型的筆者或會把「順服」和「以和為貴」與徇情面混在一起也不自知,也或者會因為人的反應而感到懼怕及沮喪。長遠會危害事奉生命,不能成為合神心意的事奉者。因為這種恐懼會成為一種軟弱,或會導致不敢說出自己看見不妥當的事情,或拖延說出聖靈感動要說出的真理,特別是面對有一些與筆者有地位差距,又或是面對具豐富經驗的資深信徒,筆者會膽怯和缺乏信心,以致可能作出原則不一致的決定,傾向屬人、屬肉體的決定,而至終失去帶領群體到神面前的作用。因此,屬靈的真正更新是需要的。

若沒有這種「醒覺」,屬於6型的筆者或會把「順服」和「以和為貴」與徇情面混在一起也不自知,也或者會因為人的反應而感到懼怕及沮喪。長遠會危害事奉生命,不能成為合神心意的事奉者。

5.3 回想呼召的原點:從「剛強壯膽」開始

當清楚自己是6型之後,筆者就開始理解為何當初神以「剛強壯膽」來呼召筆者,因為這是對應筆者的軟弱所作出的吩咐。更嚴重的是,原來內心有一個洞,一直被不安填滿,而未有被神填滿,以致看重人的信實、誠信,卻忘記一個客觀的事實:即使是信主的人都是罪人,只不過是「蒙恩罪人」罷了!「剛強壯膽」在聖經的出現是在約書亞、所羅門承擔帶領者的使命,另一處則在希西家以「剛強壯膽」勉勵群眾抵擋亞述王西拿基立(代下32:7)。在聖經裡,「剛強壯膽」的吩咐或勉勵所伴隨的是「神同在」的應許(約1:9; 代上28:20; 代下32:7),也就是從神而來的安全感,叫心裡的力量剛強起來,以平伏心中的恐懼。或許,「剛強壯膽」已成為神對筆者這個6型人一生的吩咐,讓人經歷「神同在」的安穩與得力,以致能輕看失望和無常,也能在主裡,以神的掌管的角度,仍會看出人和事的美善和明白人性的常態。

「剛強壯膽」已成為神對筆者這個6型人一生的吩咐,讓人經歷「神同在」的安穩與得力,以致能輕看失望和無常,也能在主裡,以神的掌管的角度,仍會看出人和事的美善和明白人性的常態。


6. 總結

筆者認為MBTI和九型人格提供筆者一個「自我認知」的引子,而這種「自我認知」也不是為了定型或歸類,更不能說自己已完全掌握自己是怎樣的人。就如筆者最初都認為自己不完全像INFP型,但在某些處境下卻發現自己是INFP。就是這種不似INFP的自己,就讓筆者明白到,雖然MBTI是不變,仍在某處境下反映原來的MBTI,但是我們的處事方式仍是可以突破我們的MBTI,可以被重塑和改變。當然,筆者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被工作和學習環境中被重塑改變,但筆者更相信在神的大能下,更會見到我們被重塑改變的可能性。同樣地,九型人格也一樣,即使筆者處於「反恐6號」的狀態而不自知的情況下,沒想到在這低谷中,卻見到神仍在引領到逆地中省察,在曠野中發現神。讓我們看到在主裡總會有無限可能性,沒有永遠被定型,就如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羅的生命被主更新一樣。倘若我們自己都需要花一生之久去經歷自我觀察、醒覺和被主更新,更惶論我們身邊的弟兄姊妹,我們都不能憑一時三刻,憑他們的過去和現在,對他們的性格定型,因為也是經歷差不多的歷程。因此,MBTI和九型人格的工具,只要不流於把人歸類,我們使用MBTI和九型人格作分析,可以更明白人的多樣性,認清自己生命哪一部份更需要主光照及更新,邁向成長的路。


[1]  葉應霖:〈性格與靈命成長〉,講義 “Lesson07bs4”(香港:建道神學院,2022 年春),頁 57。

[2] Sandra Krebs Hirsh, and Jane A. G. Kise,  Soultypes : Matching Your Personality And Spiritual Path (Augsburg Books, 2006), 239-240. http://ebookcentral.proquest.com/lib/ein-ebooks/detail.action?docID=3380744 (accessed Dec 19, 2021)

[3] Thesing, Robert J., “The Myers-Briggs, Enneagram, and Spirituality,” The Way. Supplement. Fall 1990, Vol. 69, 56.  https://web-s-ebscohost-com.ezproxy.abs.edu/ehost/pdfviewer/pdfviewer?vid=5&sid=8097cee8-afab-40ef-98eb-610bac0b4b7d%40redis (accessed April 8, 2022).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