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通常有人問我九型人格是甚麼「型」,我都會很自在地說我是「自我中心型」。確認自己是4號仔的我,非常擁抱這氣質。然而,當有人問我MBTI是甚麼的時候,我會心裡掙扎地回答ISFJ,即使別人也認為我的風格是ISFJ,我總是覺得有點兒不妥。直至透過「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的課堂和閱讀材料,學習以「敍事身份」的角度去看MBTI和九型人格,讓我對自己的風格和氣質有新的認識,尤其MBTI,對我來說簡直是驚喜大發現:原來我不是ISFJ,而是ISFP!在以下的文章中,我將會帶領大家進入我的自我探索的故事中,讓大家看見我怎樣擁抱ISFP的風格與4號仔的氣質,以及對個人靈命成長的反思。
2. MBTI:原來我是 ISFP
MBTI的類型是無壓力狀況下的優先傾向,這無時無刻影響人的「認知結構」、待人接物的方式、恩賜潛能。如引言所提到的,我之前比較確定自己是I(內向)、S(實感)和F(情感)。我傾向內向,專注內心世界來獲得能量,我慣常獨處,在疫情期間幾個月不出門也很自在、我會自己去看電影和做運動,讓我有個人空間去沉思和整理自己的想法和概念。我傾向實感,著眼並相信事實、細節以及目前的現實,享受活在當下的環境,很少注意理論或未來的可能性。還有我傾向情感,看重價值,通過應用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來作出決定來創建和諧。相反地,邏輯思考、客觀分析、定目標方向等是我的弱項。
過去我一直以為自己風格是ISFJ的原因,是我十多年前的MBTI report 顯示我的個人風格是Critical, Open-Ended, Pressure-Prompted, Emergent ISFJ,雖知自己不是純F(感性型)也不是純J(判斷型),但就接受了自己是非典型、是很特別的ISFJ,即使有關ISFJ的描述與自己有些不太配合,我都沒有太多理會,但其實我心底裡不太認同MBTI對人的幫助,結果低估了這性格工具的價值。
可幸的是,在「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中重新認識這工具,或者說是重新學習這語言,原來第四個英文字J或P講的是Lifestyle(應付外在世界的風格),而J(判斷)是派T(思考)或F(感性)看守外面世界,會慣性傾向 “close file”;而P(認知)是派S(實感)或N(直覺)看守外面的世界,會慣性傾向 “open file”。當我明白到第四個英文字不只是代表著判斷型或是認知型,而是影響我的心理面向時,讓我更有動機去重探索自己的風格。根據MBTI的理論,如果我是ISFJ,我的心理面向是Si(內向地實感)和Fe(外向地感性),但如果我是ISFP,我的心理面向則會是Fi(內向地感性)和Se(外向地實感),除了有不同的異常觸覺外,也有不同的敍事人生世界觀與確信。最後我發現ISFP的描述,即Se和Fi最貼切我的風格。
首先,ISFP的主導功能是Fi(內向地感性),我認為人生必須與我個人相符,為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去作決定,我會時常協調價值觀,在各種情況下知道甚麼是忠於自己,甚麼不是。其次,ISFP的輔助功能是Se(外向地實感),我集中於當下的、物質的世界所帶來的體驗和感覺,因著當下周遭事情的敏稅察覺,帶來的事實和細節而可能導致自發的行動。而當我面對高度壓力的環境時,低落功能Te(外向地思考)會爆發,這時我可能會拒絕從大局出發,我的行動會變得異常倉促,也可能會嚴厲地批評別人,作出欠準確的分析。令我不禁懷疑這也許是我的MBTI report中T(思考型)的細項Critical分數爆登的原因。
雖然我的MBTI report 中J(判斷型)的細項Scheduled分數爆登,自己或別人也認為我是判斷型的,會依從計劃,按部就班,也給人較準時的感覺,但我相信這些部分是後天努力及環境主宰的「外顯行為」,因為從小被培養要有責任感、做事要準確無誤,是多年來學習到的技能。事實上在無壓力下的我會隨性和即興行事,例如在假期時,我打算到巿區去游泳,但又會興之所至去看電影或行上大平山頂。老實說,我過去對P(認知型)的人沒有好感,覺得他們很不靠譜,或者因為自己在高要求和壓力下成長,做人要自律、要準時,做事要準確、有計劃,建立了很J(判斷型)的功能,但原來自己骨子裡是P(認知型)的。
從多年來以為自己是ISFJ,到今時今日較肯定自己是ISFP後,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以前一直錯判自己的風格,所參看的資料未能完全對應自我的認識,總覺得有點不是味兒。現在再看對應自己風格的資料,有新的資訊來認識自己和提迥自我的意識,讓我更加抱擁和欣賞自己,也獲得更多有用和適切的提醒。也因著自己有這樣的經歷,令我更有信心去運用這工具去幫助人認識自己,甚至建立靈性生命,我現在更明白和體會到葉應霖博士所說的:「每個性格工具發現的人性,縱使是不全面及零碎,但卻是詮釋自己、別人及上帝的寶貴材料」。[1]
3. 九型:我是典型4號仔
十多年前我寫了一封標題為「我是典型4號仔」的分享信,[1] 當時的我對九型人格只有字面上的認識:4號仔就是「自我型」和「藝術型」,自覺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又帶點藝術氣息。而當年還在跟師傅學習九型的葉應霖同工見到我的分享信後與我傾談,讓我對自己這個4號仔的氣質有更深入的認識。原來4號仔的先天性脾性特質稱為「豐富情感性」,而這份脾性,也就是4號仔的世界觀認知過程,投射出來的世界認知是充滿「完美 / 缺陷」性。從鏡像理論效應,4號仔因「缺乏」更加體會到「缺陷」,慢慢衍生出的世界觀認知就是「追求」,認為凡事都有更好的在等待他的意識形態,產生「完美的追求主義」,有著「還有一份完美未達到」的缺失感。值得注意的是,4號仔是追求這份「有得追求」的概念,所有事情事物都是「一個過程」的世界觀認知。
這完全反映我內心,我的多愁善感與傷春悲秋,源於我內心的不滿足,我傾向想得到我不能擁有的東西,也鄙視我已擁有的東西,我尋找情感聯繫,但其缺乏會叫我陷入悲傷和抑鬱,當我看見電影裡的主角有兩脇插刀、至死不淪的情誼時,會牽起我內心不滿足的感受,正如九型理論中講到4號仔的慣性情緒是妒忌,而妒忌是因為慾望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情緒。在現實生活中,當我看見別人比自己有更多的天賦與才幹時會感到鬱悶,最可怕的是,我心底裡會因看見別人的缺失而感到快樂,我以前也不明白為甚麼自己會這樣,但從九型的理論明白了這與妒忌的慣性情緒以及「還有一份完美未達到」的缺失感有關,我會希望從別人那裡看到缺失,以彌補自己的缺失感。
此外,4號仔的核心恐懼或焦慮是害怕欠缺獨特身份和意義,認為如果我特別、敏感和精緻,我就是值得別人追求的人。可能因為自己從小到大都沒有甚麼特別之處,會比較我行我素,我會將自己代入悲劇的角色,仿佛活在《悲慘世界》[2]的時空之中,又或者想像自己人格分裂,有另一個不認識的自己存在,就好像全世界的人都不明白我一樣。雖然我會感到弧獨,但又會因陶醉自憐的感受而得到滿足,覺得獨自流淚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讓我感到獨特的是能夠創作歌曲,或者因為自己有這才能,可以用來肯定自己的存在和價值。講到創作,我會透過歌曲創作來表達內裡不能用言喻的感受,是為自己寫的,不是為別人而寫的。如果細心研究我的作品,會發現有好些作品都偏向負面和傷感的,例如《誰會記著我》、《其實我算甚麼》和《絕地》等,這些歌反映我內心的渴望,只是追求但得不到滿足,有種患得患失的唏噓感覺。
還記得第一學季見輔導時談到對自己的欣賞,我欣賞自己很樂意為別人付出,如晚上洗過澡後也願意推輪椅下山接同學上山,當講到自己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覺得自己很不配得別人待自己好,就不期然地流淚,輔導員問我為甚麼會流淚,也當時答不出來,也不明白為了甚麼原因,但透過九型的理論終於得到解答,原來4號仔的我因為想要跳出夢幻殻與人聯繫,會嘗試為別人不斷付出,試圖與人締造聯繫藉以確認自己是被愛,結果會靠自己、勉強自己去付出,但在得到的同時又害怕失去,因為覺得這些都不是真實的,加強了患得患失的感覺,這就正好描述了我當時的情緒。
4. ISFP x 4號仔的個人靈命成長反思
ISFP最大的「恩賜」是靜靜地享受人生;以隨和、靈活、和藹的方式平衡他們外在的任務和內在的需要。而我也崇尚「自由」,我希望能按我內裡的心靈去做任何事,可以不顧過去或未來而活在當下。因著我是Fi(內外地感性),我在內心的深處感覺靈性的精髓,每當我靈修、默想時,單單體會天父的同在,有時會有親密的交通對話,但這些私人的旅程很難用言語分享和表達出來,但感恩的是,4號仔的我能透過音樂與創作將內在豐富的情感表達出來,將禱告化作詩歌去表達我的心聲,而在創作的過程中,也深深體會聖靈的同在。
另外,我Se(外向地實感)的功能,每當我獨自去跑步、行山時,確實透過五宫所感使我看見神的創造,思想祂的永能和神性,可以直接體驗神聖的真實。我最享受的是在海灘的浮台上躺平,或者坐在船尾,看著藍天白雲,聽著海浪的聲音,感受微風吹送,呼吸海洋的氣息,特別感受神的同在。以下是我其中一首最喜歡的作品,透過大自然就如歌詞提到「浪潮」、「月兒」和「浮雲」,我能夠親身體會神的同在。
《抱緊》
V: 聽著浪潮如像祢的聲音, 抱著月兒平靜我心震撼;
誰來助我驅走害怕與傷感?
看著浮雲陪伴我的一生, 進入夢兒忘掉這生悔恨;
回望著這一生,倦透心窩的烙印,
難道愛最終會變做遺憾?
C1: 是我的心一再下沉,祈求上蒼給護蔭,
難道我再不配不堪,仍能得到祢的歡心?
明白我始終不過是人,無力對抗世間黑暗,
誰願替我解答百樣疑問?
C2: 神令我的心不再下沉,原來上帝給護蔭,
來贈予我尊貴身份,全憑基督愛的犧牲;
唯願我一生跟同行,來用祢愛掃走灰暗,
唯獨祢愛把我深深抱緊!
這首歌曲的情緒比較沉鬱,帶有4號仔缺乏情感連繫的傷感,事實上我有很多作品都偏向這種情緒。而這首最觸動自己、也觸動到同類型的人的一句歌詞是「明白我始終不過是人」,他們都很有共鳴,因著這個覺悟而轉向上帝的敍事當中,讓我擁抱神所賜尊貴的身份,並調校我的眼光:我的獨特和存在有上帝的肯定和接納。
再說,4號仔會自我孤立,沉醉在自己幻想的桃花源中,但ISFP的我也有開放性去探索新的經驗,也會被熱情和樂於助人的人所吸引,他們可以帶我離開自己的世界,通過與他人的聯繫,培養更強烈的自我意識。就如今年與不同性格類型的同學相處,那些比較熱情的同學給我很大的動力去嘗試新事物,讓我更多方面地認識和發展自己。在靈程路上,我會被那些能提供屬靈榜樣的人吸引,尤其是那些能夠說出他們的屬靈經驗的人,因為這是我所羨慕的。只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我與別人的關係有不協調的時侯,就會被負面的感受纏繞,又會回到自己的桃花源中。這提醒我要學習離開個人情感的世界,進到與上帝真實的相交當中,因為只有祂是完全的,祂是全然愛我、接納我、給予我價值的哪一位。
至於內心的渴求和需要,特別是針對4號仔妒忌的內在聲音,我需要時刻站穩在主的真理中,我知道恩賜是聖靈隨已意分給人的,而神的恩典也是祂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地賞給人的,換句話說,我所得著的都是神精心安排給我的,我不但不需要去妒忌別人,更加可以擁抱自己的獨特性。而我可以在主裡得著滿足,因為神本性的一切豐盛完美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裡面,而我在主裡面,主也在我裡面。細心思想,我不用再去追那份有得追的感覺,而是竭力的追求認識那賜一切豐盛恩典的主。
5. 總結
感謝神塑造如此特別的我,透過學習MBTI和九型人格這兩套語言,不但讓我更認識自己,也讓我更擁抱自己的風格和氣質,有適合自己的方式去親近神和表達我的情感。那麼,我可以怎樣突破成長的界限呢?我相信,唯一的方法,始終都是進入上帝的敍事中,用上帝的敍事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生命,我可以在「在基督裡」找到自身的價值,得到真正的滿足。此外,若要全面的成長,我需要用心地追求Te(外向地思考),尤其是學習擺脫主觀性,參與一個客觀的邏輯思考過程,使自己變得較客觀有原則,就像健康的1號仔一樣,這將會是我的成長方向。
[1] 分享信中有以下的內容:「每個晚上每場夢都好像看微電影般,精神不斷被消耗有次與壞人鬥智鬥力為保護身邊的人,有次患了失憶,有次人格分裂,有次突然有強烈的孤單感,更有次在夢中嚎啕大哭,醒來就在床上喘氣⋯可惜的是我很快就忘了夢境仔細內容,只記得殘缺的畫面、留下強列的感受,否則我可以寫很多很精彩的微電影劇本了!一直以來,我都不太喜歡用性格測驗的內容去將人簡單分類,有時為方便也會使用一些術語溝通,但我不喜歡將人標簽,怕不夠客觀去認識每個獨特的人,不敢要求別人突破成長。只是當越是認識自己,就越不能否認我是典型4號仔(自我型、藝術型)的事實。今朝看到一幅圖畫,就是一座冰川火山-冰冷的外瞉、熾熱的內心,難怪別人會覺得難以捉摸!或許,我要更多的爆發吧!」
6. 參考資料
Yip Scott。〈性格工具的屬靈誤用、濫用及善用〉。NARRATINGGOD(網誌),2020年9月23日。https://www.narratinggod.com/the-good-and-bad-usages-of-personality-theories/(下載日期2024年2月20日)。
[1] Yip Scott:〈性格工具的屬靈誤用、濫用及善用〉,NARRATINGGOD(網誌),2020年9月23日,https://www.narratinggod.com/the-good-and-bad-usages-of-personality-theories/(下載日期2024年2月20日)。
[2] 筆者寫這句前快看了一次les miserables,那時課堂還未提及這電影小說,所以課堂提到時特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