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在人群中來回奔馳的快樂小狗

聖經裡的第一卷書就提到「上帝就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人類是上帝獨特而美麗的創造,也是世界上最複雜和多樣的生物。在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中主要以十六型人格(MBTI)以及九型人格(Enneagram)兩套理論幫助人以不同的眼光了解自己性格上的強弱、面對自己生命的陰暗與罪性、藉此梳理生命軌跡。

我的十六型人格是ENFP,九型人格屬於第二型,側翼為三型。ENF族群擅長外交,關注人的感受與價值,加上2號和3號都是以情感為中心的類型,著重人的關係,可想而知我在不同群體裡皆進退自如,亦能輕易賺得人的信任和喜愛。我喜歡人群,亦需要人群,因為進行人類觀察和探索不同人的內心世界能讓我從心快樂起來:我能藉此擴展我的社交網絡和認知版圖。我就像一隻在人群中來回奔馳的快樂小狗,忙於追逐人給我丟來的飛盤、食物及隨之而來的掌聲,卻忽略了自己內在的聲音,因此跑著跑著,就會在人群中迷失自己。

2. ENFP:有點內向的外向者

ENFP是一個充滿熱情與幹勁的理想主義者,佔全球人口比例8.1%。[1] 外向型(Extrovert)的我需要從外在世界吸收資訊和獲取能量,並倚從直覺(iNtuitive)找尋事物的可能性與關聯性;在做決策時,我的情感功能(Feeling)著重群體的關係與和諧,避免過於直接和統一的定案;而我的感知性(Perceiving)讓我的生活態度傾向隨性和開放,工作能量也是相對浮動。[2]

a. 主導功能:Ne

Ne作為我的主導功能,讓我擅長於探索各樣的機會與模式。回想起我的社交規律,在頭幾次進入一個新環境時,我一般會專注於觀察整個空間的佈局、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嘗試識別整個地方的文化和運行規則,以判斷自己是否要繼續在這個環境裡活動、或者如何在這個環境下生存。[3] 由於我的精力集中於收集外界資訊和分析,因此在首次見面時,我經常被會誤認為內向人。朋友們經常如此形容我:「第一次見你真係好靜,有D唔敢埋你身。如果你依家都可以咁靜就好啦。」

當我對環境有足夠的熟悉度,我就會開始拋擲我腦內的想法和主意,而這些想法時常都會引起人的注意。例如我在讀「忘記背後,努力面前」這段經文時會想到張國榮的《追》、讀以撒認妻作妹時會想到衛蘭的《大哥》。這種特別的聯想力似乎會觸發不同人對我的好奇心。也因著這種聯想力,我很擅於在群體內開玩笑、與人互動,讓我可以很快地建立不同的社交網絡。這種彈性與創意是天父賜給我的禮物,讓我身處任何環境、面對任何情況都能找到我的生存之道。

b. 輔助功能:Fi

雖然我個性熱情主動,我卻同時擁有非常豐富的內在世界。我的第二功能Fi使我非常敏銳內在的感受,並需要刻意花時間安靜、整理。我自中五開始參與教會,也不抗拒群體生活;然而每當團契弟兄姊妹開始玩桌遊、打遊戲,我便會開始感到沉悶,思考著何時可以離開。但當有弟兄姊妹願意分享心事、邀請我對話,我又會變得精神抖擻,而且很期待分享自己的價值和想法。而每次對話過後,我都會再刻意花時間面對那些有過的思緒和感受。

記得孩提時代的我會被家人取笑我是「喊包」、「大喊十」,因此有一段時間我對於自己的情感世界有點反感。青少年時期的我信了主,亦學習認識與接納真實的自己。我發現我的情感並不會因為壓抑而消失,我仍然會動輒被感動至流淚:我被經文感動、被詩歌感動、被真誠的分享感動、也被禱告感動。每一次流淚都在訴說著不同的情感經驗。豐富如海洋的情緒是天父賜給我的另一項禮物,叫我能通過自我感知了解自己的喜惡。因此我很需要安靜下來與自己對話,聆聽自己眼淚背後的故事,並逐一了解每個好與壞的情緒,才能好好表達出來。

3. 2w3:燃燒自己,成就別人

我一直都知道的九型人格是第二型。性格與靈命成長課程中有談及九型人格亦有側翼理論,在對照不同人格的外顯表現、行為動機以及罪性後,我會判斷自己的主人格為第二型,側翼人格為第三型。[4]

a. 我能幫助人,我有價值

如我在文章一開始所言,我心裡一直相信我所重視的人際關係都是靠我的努力「賺得」的。我喜歡發展不同的技能,例如聲樂、繪畫、手工、寫作、煮食,而我亦常會用到這些技能換取別人對我的欣賞和喜愛。當我的付出能觸碰和感動別人,以致別人對我留下深刻印象,我會認為這是我的成就。而當我的付出無法對應他人的需要,甚至被回絕,我會因著要保存形象掩飾失落,到無人的地方再好好去思考、面對。

除了人際關係,我亦重視自己的名譽和成績。在大學的時候,為了兼顧事奉和學業,在眾人面前作「好見證」,我會犧牲自己的吃飯和睡覺時間預備事奉、打論文,因為沒有如期完成自己的責任是失見證的表現,而失見證的人沒有辦法造就他人。相對而言,沒有按時吃飯和睡覺不會影響到別人,只會影響自己,所以我可以為了別人犧牲自己。而當我用盡所有做見證、侍奉生命,我覺得上帝就會喜歡我。這是我作為一個2w3換取自己價值的方式。

b. 我比你強,你可以倚賴我

當提到第二型人格的罪性是驕傲時,一開始我並沒有太大的感覺。我認為我沒有驕傲,我只會壓抑情感。壓抑自己的需要是顧全大局的表現,而且我會私下處理自己的感受,處理好後就會回到群體,因此也沒有大問題。

然而後來再了解到三號的罪性是欺騙,我開始懷疑自己有否欺騙自己「我很好」。我在人群中的確有自我欺瞞的傾向。我很喜歡笑著回應別人的關心:「我ok」、「輕鬆啦」、「剩低留俾我」,即使我知道自己的日子並不是那麼的容易。我不希望自己的狀況要令人擔心,也不希望別人因為要體諒我而挪走我向外界付出的機會。那些是我存在價值的證明。想到這裡我開始明白我心底裡有著驕傲,因為我期望通過持續的付出去熟悉人、幫助人,使他們愛上我、倚賴我,但我卻不容許別人向我伸出援手,了解我的軟弱、成為我的後盾。

通過不斷壓抑和否認自己的需要,我好像能給自己一個假象:我比別人聰明和強大,我不是負累,我能幫助人。但其實,我知道這個世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我的幫助。我只是需要被人需要,好證明自己的存在有意義而已。

4. ENFP 2w3:從可愛的小狗到可愛的人

a. 追逐飛盤的小狗

作為一個ENFP二型人(側翼三型),我常常都會在人群中搞丟自己。我的主導功能Ne使我常常都聚焦於外在世界,加上作為二號型非常留意他人的需要,若不刻意提醒自己,我的整副心神就會傾倒於外在世界中。因為常常都忙著愛人,可以說我沒有甚麼自愛的意識。

我有一種自來熟的氣質,任誰見到我都會很容易與我親近、玩樂、交心。我也謝謝天父給我這種特別吸引人的氣質。不過交遊廣闊也有交遊廣闊的弊端——我常常為了友伴的安穩與快樂暗暗地讓自己吃苦頭,而我自己卻不自知,或者自以為自己能承受那些苦頭。比如說,我可以為了一個姊妹身體不舒服的緣故,冒著大雨也要去買藥給她(而且我還沒有帶傘);我的大學時期曾經在一個月前策劃禱伴的浸禮禮物,並在最後一星期開始減少睡眠時間以維持禮物製作和各科功課的進度;對於那些遠渡重陽去宣教的弟兄姊妹們,我也很樂意每隔幾天就花一點時間去關心和問侯他們,在節日時給他們發錄音和影片,好讓他們知道在後方仍有人支持他們。別人都會欣賞我對人的愛心和時間管理能力,但只有我知道要的其實是這些回應,好滿足我對關係的虛榮心:「你怎麼這麼貼心!」、「你真的很了解我!」、「謝謝你這麼忙碌都願意抽時間來關心我!」

有誰會知道我買藥是為了提升自己在姊妹心目中的重要性呢?有誰會猜到我弄禮物給禱伴是為了證明自己能夠成就這份禮物,而且要她一輩子都忘不了我呢?有誰會想到,除了要準宣教士們知道我不曾忘記他們,我同樣也期望他們不要忘記我呢?

在葉博士提供的一份閱讀材料裡如此形容二號型:「當我靜靜地坐著,嘗試觀照內心,我發現內心空空如也,彷彿是一個無底深淵。」[5]

我就像一隻追逐飛盤的小狗,盲目地追著別人的期望、喜愛、讚賞去跑,不管自己是否在忙碌,也不管自己狀態如何,別人有需要,我就傾盡全力去幫助;能讓別人快樂的事,我多疲累也要去成就。因為,我想別人通過我所建立的一切看見我。只是當飛盤丟失之時,小狗似乎變得惘然若失——牠失去奔跑的意義了。

b. 筋疲力竭的小狗

看似很清楚如何操控人心的我同時也被人的期望和愛戴所操控。有時候,我也不期望我的恩賜才幹盡用在別人身上,我也希望留一點點的精力建立自己。然而,即使我有多忙、多累,人的肯定和期許就是我前進的動力。而當人收走他們的欣賞與愛戴,我就竭力追求、一直迎合,直至自己筋疲力竭。

記得母會曾經有一次舉辦愛筵,教會內是按團契分桌用餐。團契內的一位弟兄在愛筵前一早提出希望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然而我當時在想:各自夾食物?這不好吧!團契的人都愛遲到,團友A喜歡芒果布丁、團友B偏好煎炸食物、團友C每次都會拿串燒,但他們都喜歡遲到……這樣他們會吃不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啊!

於是我在愛筵一開始便觀察好不同食物的擺放位置,然後抓起一堆紙碟便跑向那些食物盤,能夾多少就夾多少,再將食物一盤盤送回團契餐桌上。當時提出各自分享食物的弟兄也遲到了,當他來到餐桌前,他呆了半㫾,然後說:「謝謝你這麼熱心預備,但你這麼熱心,我們真不知道怎樣回應……我們又怕食物吃不完……下次還是自己夾食物吧。」當時我羞愧得無地自容,彷彿自己用心竭力的付出沒有被肯定,反而被拒絕了一般。

回想起那個場景,我仍然會感到難堪,只是我又想起家族聚餐時那些因過份熱心給家人夾食物而被做成梗圖放到社交媒體上取笑的阿嬤阿婆們。那些阿嬤只是覺得兒孫沒有吃飽,而不是他們真的沒有吃飽。因此她們硬要兒孫吃食,只會令兒孫們感到尷尬、備受壓力。再如此想來,當我因團友的拒絕而感到尷尬,相信他們也同樣因著這份走歪方向的熱情而感到尷尬。我不能將自己所期望的硬加於別人身上,然後期待別人接受,如此我既不是甘心樂意的付出,別人也不是心安理得的接受。更重要的是,其實我喜歡休閒的用餐,不喜歡趕急的爭奪和進食,但我卻因著一些自以為存在的需要放棄自己的用餐空間,既勞累了自己,又令弟兄姊妹尷尬。神也提醒我,不能藉過度的付出換取人的認同和欣賞,甚至為了人的注意而違逆自己的本性,將自己耗盡。

這類型的事情在我成長過程中不斷發生(也許證明我還沒有真正的被神更新吧)。記得在進入神學院後,有一次學校就著飯堂舀飯的安排更改了政策,當時有一個姊妹不認同此政策,列出了一堆巨細靡遺的原因想要反抗。我個人雖無特別取態,但因為她的堅持,我選擇主動發聲維護她的權益,甚至因此和另一位堅持順從權威的弟兄吵了一架。但後來姊妹回應了我的行為:她不喜歡我越過她表達意見。再後來負責編舀飯表的弟兄也來找我商討,聽了我的表達後也回應說他不會因為個別的意見而更改校方政策。那時候的我為了這些反覆的溝通耗盡了心力,每每被拒絕便哭成淚人,因為我感覺我再努力融合各方意見、維護各方權益,似乎也是吃力不討好。

我所做的只是不斷在證明自己有多缺乏邏輯性與自主思考,而且也整個溝通過程中,我又再一次的失去了自我。

因此在那次溝通以後,我每次再想為人發聲之時,我就先禱告,求問神兩個問題:

這是你想要我為這個人做的嗎?

我現在的狀態可以承受這些付出嗎?

如此的停頓和反思似乎能幫助我在幫助人前先讓神幫助我去理解,我並不沒有責任與義務要討好全世界。我也不需要照顧所有人的感受,更不需要通過外顯行為去證明自己值得被愛。

c. 隱藏悲傷的小狗

ENFP的我喜歡新鮮感、容易滿足、自由獨立,即使有不順遂也總能自我排遣。我大笑大叫的豪爽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在別人眼中,我好像不會累、也不會不快樂一般;在我身上總有無窮的精力去走入人群、了解和關心別人。

但我卻知道我不是不會累,我只是將自己的負面情緒通通收起來,不讓別人看到。我的Fi功能讓我很需要空間去面對和整理自己的情緒,然而二號的抑壓和三號的否認卻驅使我拚命逃離自己的壞情緒。不過,我並不擅於表達負面情緒。無論我考試不及格、事奉上有衝突、親人離世、寵物離世、抑或失戀,我從來不會主動向人求援;即使不得已要開口告知別人這些壞消息,我也只會冷靜情緒後仔細交待一遍事情發生的經過、我的處理方式和進度、以後在事件裡不同持分者的狀況,鮮少談及自己的感受。因為我覺得將巨大的負能量放射給他人,對他們而言是非常不近人情的。別人沒有義務接收我的壞情緒,尤其當親身經驗過這些壞情緒到底有多難以承受。另一個更赤裸的原因,也許是我自己也無法面對一個痛苦而混亂的自己,因此也對於如此自我揭露感到羞慚。我只會把最佳狀態的自己留給別人,好服侍別人,使別人歡樂,而那個不完美的自己,我卻不敢揭露出來讓人看見。

我的情緒比一般人豐富,笑聲比別人響,憂鬱期也比別人長。不熟悉我的人都欣賞我剛強又樂觀;熟悉我的朋友總叮嚀我不可虧待自己,要勇於表達;而只有我才知道自己無法好好表達的掙扎和痛苦。我也很想真誠的與人連結,分享一切的好與壞的;我也清楚自己的感覺,但我就是無法宣之於口。這種因著羞慚與不安而報喜不報憂的循環逐漸令我與人之間出現距離。我似乎常常都身處在人群中,但與此同時,我能感覺到我和人之間有一道厚實的玻璃罩,悄然無聲的將真實的自我與外界隔離。我所呈現的形象是一個光鮮亮麗的我,而那些幽暗與傷痕、那些憤恨和不滿就如階下囚一般被我鎖在玻璃罩裡——這些部分尚未夠好呈現人前。他們不配讓人看見。

記得從前母會內有位弟兄與我聊天時輕輕地問我一句:「你這樣待人,不會覺得自己有點虛假嗎?」在我一段談了三年的感情裡,當時的男朋友也曾經問我:「我們都在一起這麼久了,為甚麼你還要用這副圓滑的模樣對我?」這些話在那些對話場景裡當然讓我無法接受,因為他們正刺痛我心深處的驕傲與偽裝。然而回想起來,這些問題也許是一抹消毒酒精,狠狠地抹在我生命的傷處,迫我去正視內在的聲音,也抹去我內心的毒素和雜質。

我像一隻只會快樂地汪汪叫的小狗,要是受傷了、受了委屈也只會靜靜趴在一旁,不再吠叫和玩樂。但聖經裡說:「我們只管坦然無懼地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其實,若我願意為自己的悲傷和苦楚發聲,神必然來看顧與纏裹。但我卻沒有將信心放在神身上,也沒有將信心放在同行者身上,只顧對神、對人一臉歡快的搖尾討摸,卻不願意展現身上的傷處。

實在很感恩,神帶領我來到建道神學院,在學院裡我每個學期身體總會受傷或大病一回,在病痛裡神催迫我必須放手,放下對自己的各樣苛求,不可以再用力擠出笑容體面的示人;並且神也藉着很多真誠的同伴要我學習安然接受被照顧、被掛心。在這些無力撐起自我的時刻裡,我終於多明白一點何謂「那人獨居不好」,我實在不能單靠自己面對一切的難題與痛苦,然後再期望自己成為大家的救世主。我也需要被拯救、被掩蓋。在那些脆弱無力的時刻,也許才是我回復人性的時刻。不再作追逐飛盤的小狗、不再作筋疲力竭的小狗、不再作隱藏悲傷的小狗,而是真真正正的把自己當回一個人。一個離開自己所定義的可愛,卻仍然可以被愛的人。

5. 愛人如己,先要懂得愛自己

聖經教我們要盡心盡意盡力的愛神,我就傾盡全力去服侍教會、學習聖經;聖經也教我們要愛人如己,我就傾盡全力去愛每一個人,也期待用這種方式換來人給我的愛。我做每件事都會拼盡全力,既要得神的心,也要得人的心。然而我少理解了「愛人如己」這句經文的一個重點:愛人如己,首先也要懂得愛自己。

回看自己的生命的確很多破口,很多的不完全。因著我喜歡人的特質,也有能與人親近的恩賜,我常常在人群中打轉,卻更常在人的期望裡迷失自己。小狗似乎不知道自己被造的可愛,只顧追著別人的需要跑,興致勃勃的向人蹭頭搖尾,直至自己耗盡心力也不自知。似乎照顧好了弟兄姊妹們,也沒有叫人憂心,但這裡偽裝的剛強卻像牢籠一般困住我,叫我與人失去連結。

愛人如己,當中的愛自己是照顧別人的最好方式。在愛人之前先要懂得被愛;在愛世界之前,先要懂得愛自己。唯有懂得設立界限、照顧自己、分享軟弱,快樂小狗才能從玻璃罩的魔咒中以人的形象走出來,真實的經驗上帝賜予那美好的同行關係。

6. 參考資料

  1. Timothy Noxon.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and Christian Spirituality”.
  2. Robert and Carol Ann Faucett. Personality and spiritual freedom. New York : Doubleday,1987.
  3. Ian Morgan Cron and Suzanne Stabile. The road back to you : an Enneagram journey to self-discovery. Downers Grove, IL : IVP Books, 2016.
  4. Suzanne Zuercher.  Enneagram spirituality: from compulsion to contemplation. Notre Dame, Ind: Ave Maria Press, 1992.

[1] Timothy Noxon.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 and Christian Spirituality, p.6.

[2] Robert and Carol Ann Faucett. Personality and spiritual freedom, p.14-37.

[3] 這裡說的只是Ne主導功能如何幫助我接收資訊和尋找可能性,聚焦點並不在於潛意識內對人群的不安。

[4] Ian Morgan Cron and Suzanne Stabile. The road back to you : an Enneagram journey to self-discovery, p.110-112, 124.

[5] Suzanne Zuercher. Enneagram spirituality: from compulsion to contemplation, p.123.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