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總是有意無意地根據過去自身的經驗及別人的品評,推演著我們接著的人生故事。以筆者為例,筆者小時候總喜歡自憐,思想較為自卑及負面,這與筆者自幼曾經歷家人生意失敗、弟弟有智障及自閉症、家人早逝等有關。筆者在無意識下,根據幼年時的經歷推演出一個很強烈的想法:很多不幸的事總會在我身上發生。直到中學,遇上一位基督徒老師,她在講學中提到這個世界是由神所創造,這個世界是美好的,神願意世人都經驗祂的愛和豐富。這種想法與我自幼成長被灌輸的世界觀截然不同,包括:世界是邪惡及黑暗的、人是自私的、人生充滿著苦難等。這正好產生了一場敘事角力,結果筆者被這位基督徒老師的故事及其敘事所吸引,進入了新身份的探索。1 在基督教信仰及聖經的價值觀下重生了我的身份,改寫了筆者對神、對人及對世界的看法,生命從悲觀消極,走向樂觀積極。原來我們的人生故事在不斷地塑造我們的想法和決定,同時我們的想法和決定正左右著我們的人生。在這「敘事」循環中,我們需要有意識地了解及選擇自己的渴求,並重塑信念和想法,改寫人生故事。

在動盪不安的社會氣氛和疫情反覆的日子,不少人陷入疲倦乏力,難尋「快樂」,亦難以用樂觀的態度面對日常生活和前路。事實上,樂觀正是增加快樂和幸福感的重要元素(Stein & Book, 2011, p.219)2 。筆者認為樂觀不只是以一種充滿希望而實際的態度來面對日常生活,更是停止自己去想或講那些拆毀自己或周遭環境的思想和說話的能力。面對舊有熟悉的生活一去不復返及無法知曉疫情何時完結前,筆者希望讀者不用勉強自己「凡事從好的方面諗」,而是肯定自己的感受和現實的殘酷,並花更多的專注和力量去停止那些拆毀自己的思想和說話。以下筆者想提出三個「樂觀心法」:

  1. 樂觀是認定不好的時間只是暫時的,再長久也有終結時。相反悲觀的人認為不幸的事總發生在自己身上,或是要隨時預備好作最壞的打算。筆者不是否定「未雨綢繆」的思想,然而筆者希望讀者要公平地作最好的打算。
  2. 樂觀是認為不好的經驗是能夠處理的。可惜不少人會被過去和現有的負面經驗和挫折所困,否定能改寫經驗的可能,選擇了「時間冲淡一切」,卻不知時間是給予我們機會去面對不好的經驗,從中轉危為安。
  3. 樂觀是不會立即承擔所有的指責。作個負責任的人當然好,然而不是所有責任都要自己去承擔,反之為了和諧或討好對方而選擇承擔指責,最終只會容讓更需要負責的人失去了一次成長的機會。

除了謹記三個「樂觀心法」,要增加「樂觀」,我們要扭轉負面的自我評價,反駁不適當的自責和無助感。筆者提供以下的教練工具,讓你助人自助,每天有意識地作對我練習,增強樂觀思想。

筆者希望透過以下案例分析,幫助讀者能更好地掌握如何作思想的分辨及轉向:

小明因路上塞車而錯過了關鍵的面試,失去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

如果小明悲觀地看待,他的回應可能是:

我早就知道…我總是做錯事!我的世界不會出現奇跡,做什麼就錯什麼!我真是個笨蛋,為何不早點出門?為何要走這條塞車的路?

如果小明樂觀地看待,他的回應可能是:

可惡,我真倒霉,但我下星期還有一個面試!我雖然錯過了今次機會,但我還不需要靠這份工作才能繼續生活。這個世界都已混亂一片,就算我要做其他工都沒有問題,現在都沒有絕對好的工作和機會了。今次的錯失是塞車本身,我只需提早起床、改變策略,下次就會成功!

筆者近年透過教練,幫助別人用新的敘事取代舊有的敘事,助人從新出發。最後,筆者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筆者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總喜歡同天父說聲早晨,並期待神在新的一天為我預備的人和事。筆者相信父神每天已為我們預備了至少一份禮物,只等待我們作為祂的兒女去發現出來。3。你是以什麼的心態和思想來迎接新的一天呢?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