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FJ x 8:舉白旗的勇氣 – 在愛裏別再逞強的女孩

8 號的我看起來是一個強大無畏無懼的女孩,認為世間沒有難事,只要人願意 去做的話,沒有難成的事,放馬過來吧!不知道是否性格作祟、或自小被教導做家姐 的要堅強,甚或在職場裏,總是要裝出一副專業不帶情緒、胸有成竹的模樣,「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假裝它直到你成功)」——曾是我在大學商學院的座右銘,我心想: 只要人努力裝強,有一天我也可以變得強大。我的處事風格為 E N F J,其核心主導功 能是外向感性型(Fe),代表著我能看見人和處境的正向積極面的可能性,勇於表達 自己和他人的渴望,幫助他們邁向完全。E N F J 是天父給我這個 8 號女孩的禮物,這種風格所帶來的恩賜能幫助我往健康的 2 號走。8 號的捨己在於多為別人的需要着想, 但同時亦要保留自己的想法。在給予別人支持時,都想別人有足夠的資源助他們安心 地成長。

我的核心主導功能 Fe 幫助我在過往市場推廣的工作上,配有敏銳消費者的觸覺, 同時間也體貼上司和同事的心,很快便能明白他們的難處和疑慮,繼而提供解決方案。 很多人看見我都會說我是一個很有自信、有想法、聰慧,同時間也懂得人情世故的 「Business Woman」,我在商界可說是如魚得水。

自小便活在競爭底下的我,其實很不喜歡這一套「精英制度」,雖然比起某些人來說,或許我是這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但我心知道這一套卻不是上帝看人的準則。 若果沒有上帝的呼召和肯定自己在上帝的價值,我是沒有辦法跳出這制度的框框,不由自主的被它定義我們的價值,甚至會崇拜它所賦予的權力和社會地位。職場總是告 訴我們要在三十歲前坐上一個怎麼的職位才是成功,社交媒體總是告訴我們要活出怎 樣的生活才是王者,社會上告訴我們三十歲的女性不能再揮霍青春,偏偏我卻在三十歲的那年回應神的呼召進了神學院。

我總是對權威有一份執着,權威是權力的標誌,當我認定對方是權威的時候, 我便會跟隨他們,並且很想獲得他們的認同和接納,成為權威的一份子。對於小朋友來說,父母便是權威。記得小時候,媽媽對作為家姐的我十分嚴格並寄有很高的期望, 還不時把我的成績跟全班第一名的那個同學去比較,讓我非常懊惱,因為我已經盡了力。直到我在公開考試中拿到佳績,媽媽當然高興,不過當我跟爸爸說我的成績時, 他卻拋下一句:「你以為你讀書好叻咩?」我聽了感到無比難受,覺得原來盡力換來的不是接納,反而是被質疑我的能力。大學時期,曾經有商學院的教授告訴我們,在職場上實力是基本,不要相信公司的謊話,公司的資源根本沒可能把每一個員工也培訓成為未來總裁,辦公室政治就好比美國總統候選人拉票一樣,故此我要在公司內部做好公關,管理好我的個人品牌,這樣我在公司的職位才坐得穩,升得快。

我在高中時信主返教會,初信的我總是感覺上帝大而可畏,敬畏耶和華是智慧 的開端,上帝比我強大得多,所以我馴服,並且倚靠祂。我知道上帝是愛我的,但也 曾因為自己沒有做好基督徒而自責逃避神。其實這是一種害怕暴露軟弱的表現,當時 的我未能明白跟隨基督是一件沒可能靠自己完成的事,唯一可以仰賴的只有基督的恩 典和憐憫。

我很害怕別人說我是冒牌貨,所以我會很努力去學去做每一件事情,並要把事 情辦得好。不是理科岀生的我,畢業後竟到一間藥廠工作,記得有一次跟上司去游說 一位專科醫生與我們合作,我特意加班甚至去研究醫學論文,仔細了解病理和產品的藥理運作,又不恥下問,跟醫護朋友取經,結果能在會面中和醫生分享一份最新而富權威性的報告,成功獲得他的信賴和尊重。努力這種力量為我帶來別人的信任,信任能換來更大的責任。

換個角度來看,九型人格所描述的罪性是其天賦的另一面,沒錯,它是我們獲得力量的方式,好像「效勞」於我們,但我們要揭示這種虛假的能量,藉着九型人格正視我們真正的困境。[1] 8 號的性格似乎為我的工作表現帶來不少好處,可是這種力量背後的辛酸,也為我帶來大大小小不同的代價,有些是我覺得可以掌控並放棄的,例如與親友相處的時間;有些卻是我不能掌控的,那就是身體給我的警號。當時二十岀 頭的我走向了極端,我認為工作不會背叛我,不知不覺我變成了工作狂,週末最糾結的不是要躊躇到哪兒玩,而是要不要把公司的電腦帶回家中。因著工作和家庭的壓力, 我試過胃痛住院,當時出院不夠一個月的我,免疫力很差,在外出公幹時發高燒,卻 仍如常工作和客戶開會。回港後到腸胃科複診時,醫生聽到我的肺部有雜聲建議我去照肺片,那時候才知道我得了肺炎,要立刻入醫院接受治療。記得剛入院的頭兩天, 身體含氧量低,呼吸變得困難了,要額外吸入氧氣才能入睡。當逞強的我連呼吸這麼簡單的事都不能靠自己時,才發現吸入的每一啖氣都是上主所賜的。躺在病牀上,我 問了自己一連串問題:上帝給我生命,若果我現在離開人世,我把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值得嗎?我快樂嗎?我的一生就是工作嗎?我死了,身邊的人會在意嗎?生存是為了 什麼?上帝對我的生命有一個計劃嗎?後來神藉着一首詩歌叫《Good Good Father》, 它對天父的描述讓我知道天父就是喜歡原本的我,這是無條件的愛,是不用我去賺取 的。因為在祂創造我的時候, 祂已選擇去愛我,不用我裝強、做得好。

我特別留意社會不公義的事情,有一些問題在我心底裏徘徊很久:人到什麼時候才把人看為人?人何時會尊重自己和對方,看見我們各人都是有神的形像在其中, 並且是獨一無二呢?岀院後,我開始關心清潔工、拾荒者、尋求庇護人士等,起初我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以為自己是強者,能夠幫助、施予別人;他們是弱勢,是需要接受幫助,並倚賴社會,所以我們要同理、保護他們。幸好我遇上很好的同路前輩和牧 者,他們耐心地校正我,提醒「愛鄰舍」的第一步是先要做一個鄰舍,關心由認識開始,而認識建基於一個平等的對話空間。當我意識到每一個人在社區當中扮演着不同 的角色,而這些角色的價值也是平等的,我便可以重新獲得街坊的身份,並以這個身份與社區結連。當我擁有這視覺時,他者不再是我覺得的弱勢,而是與我一同在社區生活的街坊。我認識他們,他們認識也我,我們彼此分享著生命故事。當我連結他者時,我為他們的困苦流離感到無奈,我欣賞他們在患難裏活岀堅忍。而當我因着他們的緣故,嘗試去理解那些錯綜複雜的社會制度問題,我又發現上主在那些特別微小的角落和卑微的身上留下足跡。直到現在,我的問題也沒有被回應,但心裏卻多了一條問題:「如何與上主同工,把人當作人呢?」

8 號的心理面向屬於身體本能,藉着身體感受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及本能去應對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便能在一個落腳點往外好好發揮。我不懷疑上帝對我的愛, 相反而言,我覺得人的愛很有限。愛會養育出軟弱,允許我們透露自身的無能為力。 但人總是不可掌控而又多變,去愛人就意味著會有受傷的風險,故此與人保持一個安全距離,對我來說是一個很不錯的生存方式。8 號人內心有一份持續的鬥爭,爭扎於赤祼地表達內心的激情定還是穿上防護衣,隱藏強烈的恐懼、悲傷、愛或痛苦。

剛讀神學時,我試過獨自在房間裏連續幾天只在看不同的書籍,可是功課並沒有進展,不知為何連一隻字也寫不岀來⋯⋯這讓我很沮喪,內心陰影不斷發酵,我極度 懷疑自己根本沒有讀書的能力,很害怕變成一個沒有價值的神學生,讓神、讓支持我 的朋友失望;同一時間也為自己失望,埋怨為什麼要放棄原本的工作,挑戰一個不是我「主場」的領域。8 號的自我中心,竟然叫我在神學的「主場」裏看不到主。那時埋藏在心底裏的孤獨感籠罩着整個房間,因着不想自己的軟弱給別人看見,我藉着疫 情這個「理由」特意折斷了和外界的接觸,不想見其他人,日夜生活開始顛倒,一天到晚亂吃零食,懶做運動,體重也暴升。想起這樣沒有心機打扮、變肥的我會讓人取 笑,更加不想出房門。

幸好,當時我在神學院的一位好友,因著她觀察到我有異樣,願意花時間聆聽我、 並鼓勵我把我的孤單感告訴身邊的朋友,開口說需要他們的支持。其實告訴別人自己的軟弱,需要幫助是很不容易,因為我害怕軟弱的我已經沒能力去應對被朋友拒絕的可能。但當我鼓起勇氣,願意向朋友展示我軟弱的一面,他們並沒有責怪或嘲笑,反而以行動表示:他們樂意陪伴在我身邊。原來內心對軟弱的恐懼,只是欺控我、阻礙 我與別人的關係拉近。沒有了愛,軟弱就不安全。真愛的泉源在於上帝,不能靠自己去愛,因為人根本就是軟弱,正面去面對這個真相,我才能臣服於至高者,勇於接受祂的愛,並在這樣的愛裏無懼怕地愛自己和別人。愛,同時間代表願意披露自己的軟弱,讓別人去愛自己,有勇氣去接受別人的愛。愛,不只是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愛 也存在於人與人的橫向關係當中。因著愛,我們可以有來有往,互相依賴。

當人不留神的時候,便忘記了生命的焦點是神,很容易被世界不同的人和事物 拉走,作為神學生的我也不外如是。即使在小島裏,貌似遠離外界的一切,卻逃離不了自身的限制。逞欲(lust)是 8 號人的致命罪性,那種對權力追求的慾望,不知不覺也在神學裝備路上不斷蔓延,蠶食我當初那份單純蒙召的初心。那種對於誰能掌握權力的直覺,越高的學歷成就,便帶來更高的權力和影響力,貌似神聖的職份,也可能是包着糖衣的慾望。這樣的動力,稍不警醒當心,也為我學習動機帶來偏差,繼而為自己帶來很多壓在心裏的大石,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壓力。當身邊不少同學在想要不要繼續進修,又或者聽見同學被老師邀請要不要讀上去的時候,比較的心油然而生:是不是我不夠好呢?故此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同,我嘗試很用力的去研究一些根本超岀自己能力範圍的課題,要求自己遇強愈強,結果在功課上總是很糾結,甚至在學習中產生負面的情緒。

這一趟我學會了不再收埋自己,選擇鼓起勇氣舉白旗,坦誠地跟身邊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真實的想法

當我發現我快要耗盡(Burnout)的時候, 這一趟我學會了不再收埋自己,選擇鼓起勇氣舉白旗,坦誠地跟身邊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真實的想法,沒想到他竟然直接了當的指出我的盲點,溫柔的道岀一句:「這裡是神學院,不是商界。若用上幾年的時間去研究一個神學問題,你會快樂嗎?這是上帝現在給你的召命嗎?」因着他的問題和陪伴跟我一起分析、再一次釐清神呼召我入神學院的意義和使命——動員弟兄姊妹愛鄰舍,讓他們享受上主賜予那原是美好的鄰舍關係。這也關乎上帝的公義如何在社區彰顯,人同人之間的關係如何復和。今年的復活節,我特意去思想耶穌基督釘十字架前所經過的《十四苦路》,作為原本坐在至高者右邊的祂,因人的過犯竟甘願穿上軟弱的皮囊為人,為人走上十架苦路,救贖他們。若以社會的公義角度來看,這對神豈是公義麼?是公道嗎?可是,上帝的公義就是帶着憐憫,祂擁抱我們的軟弱,告訴我即使我一無是處,耶穌仍然與我同在。在基督裏, 我有勇氣不逞強,並依靠祂、和他人一起繼續與祂前行。


[1] Rohr remarks, “Our sins, in fact, are the other side of our gift. They are the way we get our energy. They “work” for us. The enneagram uncovers this false energy and enables us to look our real dilemma in the eye.”, quote from Rank J. Stafa, Jr. The Pastoral Care of Sin: The Enneagram in Pastoral Care and Counselling, The Journal of Pastor Care, 1994, Vol.48, No.1 (Spring):69-71.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1 Comment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Iouisay
Iouisay
June 6, 2023 10:30 pm

Wow
大開眼界。.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