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首頁
聖經與神學
性格與靈性
Ricoeur 哲學
光影看生命
會員討論
認識我們
敘神學堂
登入
歡迎!
登錄到您的帳戶
您的用戶名
您的密碼
忘記密碼了嗎?
找回密碼
找回密碼
您的電子郵件
搜索
登入
歡迎!登錄到您的帳戶
您的用戶名
您的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Get help
找回密碼
找回密碼
您的電子郵件
密碼將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您。
NARRATINGGOD
首頁
聖經與神學
性格與靈性
Ricoeur 哲學
光影看生命
會員討論
認識我們
敘神學堂
雨辰
1 帖子
0 意見
雨辰同行
與神「埋身肉博」的讀經、靈修及釋經:利科三重塑形理論反思
Paul Ricoeur哲學
作者:雨辰 在筆者教會的教導底下「讀經」、「靈修」及「釋經」其實是三個不同的屬靈行動,三者有著不同的目的,「讀經」主要是建立恆常閱讀聖經的習慣,令信徒熟悉經文,希望可從經文中看見亮光;「靈修」主要針對某節經文作出生命的反思,又或者閱讀某些屬靈書籍,讓信仰及生命有所更新;「釋經」就是集中於某一段經文作出仔細分析,引導我們從中作出反思及應用,常用的方法為「OIA」及「分比問想」。但課堂以後筆者對三個屬靈行動有更多的反思。 Ricoeur理論更新了「讀經」、「靈修」及「釋經」的意義,三個看似獨立的屬靈行動應視為同一個屬靈行動。Ricoeur理論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三重塑形」(Threefold Mimesis),Ricoeur強調人會以一個狀態或處境(Mimesis 1)進入到文本世界(Mimesis 2)當中,文本包括了聖經或其他屬靈書籍及資料,然後通過閱讀,人的狀態會與文本產生衝撞,或受文本刺激後,人將會產生出另一個新的狀態或領受(Mimesis 3)。當人不斷重複地閱讀時,自然就會形成一個螺旋式的循環,不斷進出文本世界,不斷反思。在這個理論下,每一次的「讀經」、「靈修」及「釋經」其實都是有同樣果效的屬靈行動,人會經歷這個螺旋式的過程,而非通過三個個別的屬靈行動,將習慣、反思及應用分成三個割裂的目的。三者是互為影響的,每一次的閱讀都是文本對人作出邀請,挑戰人的生命要作出改變,因此生命要有改變或反思,不再僅限於某一個的屬靈行動之中,而是通過每一次的閱讀都能夠產生出改變。
熱門文章
十字架這個符號
聖經與神學
Rejoice when knowing Christ: The new value system as heaven citizen (Philippians 3:10-11)
聖經與神學
ISTJ + 1 號仔的自白:「惹人討厭的性格」
性格與靈性
在不安中尋求忠誠的敘事角力 —— INFP+6號
性格與靈性
在逝去中尋找永恆:看罷《九龍城寨之圍城》有感
光影看生命
By continuing to browse this site, you agree to our
use of cookies
.
I Understand
Edit with Live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