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濤
在敘事神學的課程之前,我對此一無所知。在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敘事神學的意義,同時敘事神學也給我帶來一些屬靈經驗的反省。
聖經與釋經
敘事神學讓人從故事的角度來讀聖經,然後根據所讀的,來講述自己的 故事。讀者不再是聖經故事的局外人,更不用「吃別人嚼過的饃」,而是成為 聖經故事的延續。並且隨著故事進展,更深的剖析與參與,每個讀者的神學, 在故事及對其反思之間不斷的擺動,達到對神旨意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改變 生命,調整行為。
反思自己,總是試圖通過幾節經文,把第一世紀與今日世界的鴻溝填平,從而說服信徒可以遵照聖經的緯度(教義)而生活,甚至使用所謂的「屬靈 權柄」,讓信徒 「順服」。但這種方式顯然會給牧者和信徒帶來多重的困惑,並且這種固步自封的態度,也會對初信者和不信者帶來極大的挑戰。
另外,雖然在牧會現場我會嘗試把經文與實際生活相聯繫,但在預備講章的時候,過於依賴解經書籍,解經真的成為了一種 「機械的、程序化」 的事 件,並且在解經的過程中,經文並沒有慾望發生聯繫,我成為了以某種視角進行詮釋的觀察者,而不是深度的去查考、默想聖經,成為了聖經的局外人。
敘事神學從另一個緯度詮釋聖經,以故事詮釋聖經,特別是關於新約引用舊約的經文詮釋上帶來的新出路,促使信徒在聖經故事的基礎上,續寫自 己的故事。這樣不僅信徒能更深經歷神的話語,建立聖經的權威,同時也帶來釋經的新出路。
個人信仰
敘事神學強調的從釋 「經」 轉向釋出包含 「自己、別人與上主的敘事世界」 的觀念,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反思自己的信仰狀態。信仰是全人的投入,即包括理性,也包括感性。反思我的信仰,起初是 感性大於理性,但今天我卻走向另一個極端,更多的時候我把信仰與信條、 教義、信經划了等號,甚至在牧會的時候也是如此教導。此時,我很少因為悔改而流淚,因祈求而屈膝,因迫切而大聲呼籲!贊美還是那首,可聲音卻小了很多。我意識到自己的信仰進入了瓶頸期,或者進入了冷淡期,求神憐憫!
敘事神學給我一個很重要的提醒:我不是聖經教訓的局外人,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口吻去教導別人,而卻把自己排除在聖經之外,聖經的故事同樣在向我說話。正如保羅所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 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 9:27)。
神學
敘事神學不以冰冷的、抽象的、命題式的教條、教義為主體,而是以故 事及敘事者的視角理解聖經,建立個人和團體對聖經的主觀經驗。這樣作不僅僅是在建立其神學,更是在建立其與神之間的關係。在傳統的框架里,神學的任務就是將神啓示的真理作系統化的客觀表達。但顯然聖經神學的中心不是教義,而是記錄神救贖歷史的故事。並且聖經不是靜態的,而是一本活的書。反思我自己的神學傾向是,用抽象、冰冷 的教義取代鮮活的故事,用神學的任務代替神話語對生命的改變,用許多的教條描述神人之間的互動,顯然這不是整全的神學,甚至是不恰當的。如何 在神學上達到一種平衡,即要防止信仰的固化、教條化,同時也要防止信仰過於主觀造成的自由化傾向,這也成為我反思的一個方面。
總之,敘事神學從聖經釋經、個人信仰、神學等多方面帶給我屬靈經驗反省。
大家好,我是葉應霖。英文名是 Scott。希望您藉著呢個網更深認識神,別人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