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FP x 9:在妥協中迷失真我

作者: Elaine Lo

1. 引言:尋求「真我」是每個人的渴想

社會興起一股 Mirror、Error 追星熱潮,這十六位年輕人給予人的印象是真誠親切,努力為夢想奮鬥。他們雖知自己並不優秀,在今天社會追求贏在起跑線的思想,他們是落後的,但觀眾就是喜歡他們不氣餒、努力堅持、做好自己。另一方面他們的「真」也是吸引的地方。按真心真意行事,不戴社會要求的面具,力求做到表裡合一。堅持信念、活出真我是人在種種社會壓力下的渴望,而尋求「真我」亦是每個人的渴想。

我們每一日都在建構、敍述自己的故事,MBTI 和九型人格在混亂及碎片化的人生中可以提供方向及理據予我們更認識自己及尋求真我

透過性格工具十六型人格 (MBTI) 及九型人格 (Enneagram),我們可以了解每個人的性格特質。以「敍事身份」(narrative identity) 去看待 MBTI 和 Enneagram,人對自己性格的觀察,不單是某些「客觀」可量度的數值 (traits),而是結合個人投入(personal engagement) 的靈程故事。對敍述的意義,哲學家 Paul Ricoeur 有以下的詮釋:「我們生活在一個暫時性的世界裡,因為必須創造敍述,透過敍述我們才得以在持續變化的流變中找到秩序和意義,我們不只創造關於這個世界的敍述,敍述在我們構思自我與認同時也扮演了關鍵的角色,透過敍述,我們不但建構出行動與行動之間的特殊連結,也把我們和他人區分開來。」。4 我們每一日都在建構、敍述自己的故事,MBTI 和九型人格在混亂及碎片化的人生中可以提供方向及理據予我們更認識自己及尋求真我。MBTI 是有關人處理眼前問題的風格,是人在無壓力狀況下的優先傾向,類型之間沒有價值判斷,沒有好與壞之分。九型人格是人生價值的氣質,隱藏的動機,可透視人的防衞機制及其罪性。

2. ISFP + 9號

透過課堂的學習,我歸類自己的 MBTI 是 ISFP,九型人格是九號。

I (Introvert)內向型:關注裡面世界,因反省、感覺和意念而獲得動力

S (Sensing) 實感型:使用五官收集資料,強調事實,注重實際和具體觀點

F (Feeling) 感性型:根據代入的個人觀點出發,重視個人價

P (Perceiving) 認知型: 不介意突發事,喜歡彈性生活,注重過程過於目標

作為一個 ISFP我沈靜、友善、仁慈,敏感別人的需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且活在當下,欣賞目前和周邊所發生的事情。自懂事以來,便相信自己是一個內向的人,因為不善於表達自己,有任何困難都會靠自己解決,不會與人傾訴及討論解決方法。但當人越大及在敎會的事奉越多的時候,對「外」的活動就越來越多,例如:與陌生人分享福音、崇拜領詩、社會關顧及自動關心不同年齡階層的弟兄姊妹,感覺不「內向」。但原來內向型是指我們心理能力的流向 (energy) 是由通過個人獨處、思考來想出主意及學習,然而後天努力及環境可以主宰「外顯行為」。在辨別 Lifestyles (應付外在世界風格) 時,徘徊在 J (judging) 及 P (perceiving) 之間。因為我在事奉及工作上都是有條理,注重細節,按部就班,按時完成任務。重新審視後,發覺這是受 S (sensing) 的影響,而且ISFP 是重視關係,與人和諧共融, 避免衝突。在與其他人事奉或工作時,都以團隊利益為依歸,而甘願放棄自己的自然傾向 P (perceiving)喜歡彈性,注重過程多於目標。

記得在剛讀完大專課程投入社會工作時,為了配合家人的期望,自己決定放棄繼續升學,大專畢業後便投身酒店行業。因為要輪班的原故,不能恒常有崇拜、團契的生活,而且工作壓力非常大。最後,決定辭職,一個人去日本旅遊一個月。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透過MBTI的濾鏡,我解釋自己的行為是受 Fi (主導功能) 及 Se (輔助功能) 的影響。Fi,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去作決定,「人生最緊要夠真」。在酒店工作,我要帶上不同的面具去迎合不同的客人,絕對不能表裡合一;而且我深信聖經的教導,「你們不可以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當如此。」(希十25)。基於自己的信仰和價值觀,辭職是必然的選擇。

獨自去日本旅遊也是一個很驚人的決定,因為我不懂日語,亦從來沒有到過日本;而且這次旅遊是非一般的旅程,我會到當地居民家中旅宿,以工作換取住宿和食物,例如:照顧小朋友、農耕。受到 Se (輔助功能) 影響,我要用經驗來探索世界,活在當下,又對自然的景象、聲音、氣味、觸感較為敏感,感到滿有樂趣,對一切事物有著感激之情,容易在大自然中親近神。5

根據心理分析鼻祖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的「冰山」 理論,我們大部分的思想,都並不為我們意識到的。但這「潛意識」層 (subconscious) 卻記錄了我們所有的經驗、記憶、及抑壓了的東西。於是人的需要和動機便被關在意識之外。透過九型人格,我們可以規探在「潛意識」層的氣質和隱藏的動機。

為了適應他人的立場和要求,經常忽略自己的想法。當自己努力的成果不被接納及欣賞時,會懷疑自己的價值及情緒低落。若壓力上升時,會變得抽離,麻木自己的需要。盡量不被裡外世界影響,以保持內心的平靜

在九型理論裡,每種人格背後都有一種原罪 (root sin),影響著個人的世界觀、信仰觀、關係觀等等。作為九號,我敏銳他人的需要,關懷備至,又溫柔儒雅。我的存在會帶給人和睦及舒緩的效果。故此,我亦曾懷疑自己是否二號。⼆號積極主動地了解其他⼈的需要,並改變⾃⼰。九號卻沒有那麼主動,只是適量地容許⾃⼰被別⼈的要求牽制。關係上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會太親密,亦不會太疏離。二號可以變得對⼈帶「侵入性」,過份地給予,為⼈帶來壓⼒。九號融入他⼈之中,並分散⾃⼰的能量,以使環境變得更舒適及無壓⼒。九號的原罪 (root sin) 是怠惰,是一種不希望⾃⼰的⽣活受到影響的慾望。竭力追求安舒平靜的生活,不太關心切身的需要,不願對⽣活投入太多精神和能量。我喜歡融入並保持穩定,為求感到舒適,避免衝突,若陷於衝突中,會選擇退出,少堅持己見。

在工作上,對於同事或上司的要求,我每每都是逆來順受,盡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甚或乎,有時非自己職責範圍都會照樣完成,因為想避免衝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久而久之,為了適應他人的立場和要求,經常忽略自己的想法。當自己努力的成果不被接納及欣賞時,會懷疑自己的價值及情緒低落。若壓力上升時,會變得抽離,麻木自己的需要。盡量不被裡外世界影響,以保持內心的平靜。在教會,我積極參與不同的事奉崗位。「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做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侍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十二1) MBTI 中,我的「實感型」(sensing) 認知方法,叫我透過經驗、行動去體驗上帝的教導,加上我九號的性格,當我看見教會的需要及收到別人的邀請時,通常都會答應事奉,就算自己時間上安排有困難,為了和諧和避免衝突,自己都會一一答應。因此,不知由何時開始,事奉變成了負擔,事奉變成每日的 to-do-list ,希望快快完成,事奉便喪失了,難以造就弟兄姊妹,更難說能否榮耀神。於是,追求和諧、平靜帶來失焦點的事奉、自我價值的懷疑及忽略自己的需要,滿足別人而迷失自己。我表面長期保持隨和及遷就人,但內心卻已波瀾澎湃,感覺自己像火山般,外面不能看透裹面的戰鬥,直至一天爆發出來。這些表面的和諧平靜是更深層次的墮落,被罪轄制捆綁。

在神的故事裡面,真正的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回到神的家

「 主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曾如此說: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你們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賽三十15) 在神的故事裡面,真正的得救在乎歸回安息,回到神的家。要重新得力在乎平靜安穩,而那真正的平靜是人的靈在神的懷裏安息,這份平靜安穩唯有神才能賜下的恩典,要得到這恩典是要經過忍耐和專注的等待。就如聖經裏面教導我們:「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加五10)「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詩篇三十七7)「我的心默默無聲,專等候神;我的救恩是從他而來。」(詩篇六十二1)我們要做的是放下一切,只要上帝。透過靈修祈禱成為與上帝的親密契合,因為祂已在愛中臨在我們中間,這等候是值得的,因為這恩賜珍貴無比。

3. 讓上帝的話更新生命故事劇本

透過靈修祈禱,人與神的互動,讓我們清楚知道自己的罪性,有否偏離上帝,有否被自己的核心動機取代上帝

九型⼈格是⼀個開放式的系統,它能結合不同的宗教或哲學模型。從基督教的角度,九型的救恩以及其相關成長的向度,是不完整 (incomplete) 的。九型能夠描述⼈擁有某種執著傾向的形式,但它沒有為⼈提出帶有超越性的理想⽅向。它的確提供了⼀些⼈的⼼理機制、框架、視野或輪廓,但它並未提供⼈可藉以認識天⽗上帝的機制,以至成長的⽅向。然⽽,唯有藉著上帝的話去敍述⾃⼰的⼈⽣,我們才能既整合又突破 MBTI 及九型的視野,更新我們的⼼思意念。全面更新我們生命的劇本,必須取自神的話語,即整本聖經。基督教著重理性思考,研讀整本的聖經。當中更正教的人論和罪論是按奧古斯丁 (Augustine of Hippo) 的觀點,即人是失落的,不能自救,全靠神的恩典、預定和維護,人才能得救;不像天主教在中世紀逐漸採取的伯拉糾  (Pelagian)  主義,或半伯拉糾主義觀點,即人是良善的,可以行功德,並因尋求神而得救。更正教認為教會的最高權威是唯獨聖經,不是教會的遺傳或解釋;人得救是憑著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唯獨基督,而不需加上功德、禮儀、或聖母馬利亞;人與神之間是有直接個人關係,不需教士或教皇作中介,人人皆祭司。 基督徒個人的靈命塑造 (spiritual formation),可以藉著認識聖經、屬靈操練來更新生命,回復神的樣式。「人若對自己缺乏認識,他就不能真正地認識神。」6 這句話可説是一語中的,指出了認識神的重要途徑:就是需要認識自己的人性。MBTI 和九型成為我們敍事的語言,讓我們認識在「意識」層及「潛意識」層的真我。

透過靈修祈禱,人與神的互動,讓我們清楚知道自己的罪性,有否偏離上帝,有否被自己的核心動機取代上帝。

屬靈生命的成長是由看見自己的罪、以自我為中心,到認罪悔改、以上帝為中心及敏感上帝的臨在的學習過程

4. 結語:歸回神的家

每個人都是上帝所創造,獨一無二的故事。人與人與神之間的相處使故事有機會互相撞碰、影響、建立。我們透過敍述各人的故事,建構出行動與行動之間的特殊連結,也把我們和他人區分出來。MBTI 及九型人格是一種故事的語言,讓我們更認識自己和他者日常生活的處事風格,人生價值的氣質,隱藏的動機,人的防衞機制及其罪性。在我們越來越認識自己的同時,亦加深我們對神的認識。「自我認識」是靈命成長的必經階段。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但神愛世人,神喜見我們認罪悔改,歸回神的家。在頭腦知識上,我們認識上帝 (to know God)。透過屬靈操練:讀經、祈禱、靈修,在聖靈的引領下,用經驗認識上帝的同在 (to experience the presence of God) 和其拯救。屬靈生命的成長是由看見自己的罪、以自我為中心,到認罪悔改、以上帝為中心及敏感上帝的臨在的學習過程。最後,用詩篇十九篇 12-14 節來作結語及自我提醒:「誰能察覺自己的錯失呢?求你赦免我隱藏的過犯。求你攔阻僕人不犯任意妄為的罪,不容這罪轄制我,我就完全,免犯大罪。耶和華 – 我的磐石,我的救贖主啊,願我口中的言語,心裏的意念在你面前蒙悅納。」。

Footnotes:

  1. 區祥江:《不想上錯班:個人職業心理分析》(亮光文化有限公司,2012),頁117。
  2. Sandra Kerb Hirsh and Jane Kise, SoulTypes: Matching Your Personality and Spiritual Path, (Minneapolis, Augsburg Books, 2006), 54.
  3. 《基督教要義》第一卷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