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個牧者唔易做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 雇工不是牧人,羊不是他自己的,他一看見狼來,就撇下羊群逃跑;狼抓住羊,把牠們趕散。 雇工逃走,因為他是雇工,對羊毫不關心。 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 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 我另外有羊,不屬這圈裏的,我必須領牠們來,牠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約翰福音 10:11-16,和合修)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
這是信心的時期,也是不信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
(狄更斯《雙城記》)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A Tale of Two Cities, Charles Dickens)

如果耶穌想多些以色列人跟隨祂,祂不應該死在十字上。這種救恩故事跟猶太人的主觀期望(mimesis1) 有太大的出入,不能迎合大眾的期望。祂雖然不是來廢掉律法,但祂卻對猶太人的 「命根」 (摩西律法),作出了很不一樣的詮釋。從敘事的角度,耶穌的彌賽亞故事,跟當時大部分以色列人理解,確實出現了嚴重的衝突。面對耶穌這種「堅尼地」的福音 (mimesis2) ,不難理解為什麼大部分以色列人,都難以接受耶穌就是他們期待已久的彌賽亞。

與此同時,耶穌降生之際,亦是正值羅馬帝國剛剛冒起之時。奧古士督早已霸佔了救主的寶座,為普世帶來了「好消息」(εὐαγγέλιον)。這「福音」早已「贏在起跑線上」,佔據了各大 文宣空間 (石碑、銀幣、神殿壁畫等等),成為了帝國人民親身可經驗的「上帝」。釘死十架上的政治罪犯是普世救主?這故事確實不易叫人接受,市場價值一點也不高!

天父卻選擇了在如斯屈機的局勢下,差耶穌來到這世界。但耶穌卻沒有「著草」。祂順服天父,有教無類,殺出一條受苦人生路(腓2.6-8,「基督頌」的主題不是耶穌為我們的罪死),超越馬加比時代的猶太烈士,成為了別樹一格,第一位「基督教」殉道烈士 (Yes, He is the first martyr. Bonhoeffer is not the first one, of course.)。多謝主,你是我的好牧者。

今天牧者也不易做。

能在最壞的時代裡見證上帝的工作,這就是最好的時代 (mimesis3)。

(圖片來自網絡)

(mimesis1, mimesis2, mimesis3 是 Paul Ricoeur 「三重模擬」Threefold mimesis 裡三個生生不息的生命塑造過程。有機會再講…

分享給別人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Oldest
Newest Most Voted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