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從敘事角度剖析保羅在加拉太書四21-五1的神學詮釋〉
保羅在加拉太書的論述中交織不少舊約的敘事,其中四 21-五 1 慎密地引述並 重塑創世記中撒拉與夏甲的故事,以回應加拉太信徒所面對的問題。本文將先簡 述保羅.利科(Paul Ricoeur)的敘事理論,並以「三重模擬」(Three-fold Mimesis) 的論述為框架,分析保羅在加拉太書四 21-五 1 如何引用創世記十六、十七及二十一章有關撒拉及夏甲的故事,並將之與以賽亞書五十四 1 聯繫。本文繼而剖析保 羅如何透過以賽亞的詮釋眼鏡,建構並延伸撒拉與夏甲故事的意涵,形塑(configure) 一個新敘事,使加拉太信徒「再理解」律法與恩約的意義,從而回應當時的處境。
四角賽 (5):突破死局,尋求出路
值得感恩的是,在最近十多年,不少來自兩派的學者,都開始聆聽並考慮另一方的觀點。 例如,「傳統派」的學者 馬可.沙菲 (Mark Seifrid) 就指出,「傳統派」將「稱義」與「成聖」截然二分的處理,是值得商椎的。
ISFP x 9:在妥協中迷失真我
社會興起一股 Mirror、Error 追星熱潮,這十六位年輕人給予人的印象是真誠親切,努力為夢想奮鬥。他們雖知自己並不優秀,在今天社會追求贏在起跑線的思想,他們是落後的,但觀眾就是喜歡他們不氣餒、努力堅持、做好自己。另一方面他們的「真」也是吸引的地方。按真心真意行事,不戴社會要求的面具,力求做到表裡合一。堅持信念、活出真我是人在種種社會壓力下的渴望,而尋求「真我」亦是每個人的渴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