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資訊>

你的獅子山不是我的獅子山

在我年幼的時候,大部份香港人都係看同一個電視台,看同一套的電視劇,分享著同一樣的故事,見證著一個故事的開始、發展及終結。那時,大部份香港的報紙,對任何一件事情的報導,都大同小異。那時,大部份香港人望見獅子山,就會自然地想起歌手羅文的歌,將自己代入一個在社會發奮向上爬的故事主人翁。盼望更上一層樓,明天會更好。大家的價值觀,睇野的角度都十分相似。面前的人生路,仿佛十分清楚,客觀,有規劃。主的掌權,似乎顯而易見。然而,呢種客觀人生路的現象,在近年卻出現了巨大的轉變...

當「學院派」遇上基督: INTP 及5號仔的靈程路

通過學習 MBTI 理論,筆者更深入地認識了自己的某些特質。回望過去日子,筆者經 常被身邊人稱為「學院派」,閱讀的書籍和談話內容都傾向抽象學術,甚少找到知心 人。過去筆者認為自己純粹出於不幸而遇不到很多話題契合的同道。然而在認識MBTI 後,筆者發現自己在認知方法(perceiving)已經是直覺型 N 主導,再加上於判斷原則 (judging) 方面更是思考型的 T,則令自己成為了相對抽象和理性的 NT 人。這種 NT 特 質令我在面對問題時都傾向先討論理論框架找出衝突位置,然後以思辨方法解決,正是這種性格讓我給人一種理論派和難以溝通的感覺...

走進痛楚,跨越自我——INTJ & 7

不同人基於性格不同,而在面對同一方法時會產生完全不同的反應。那如果能夠知道不同類型性格的特質,又會是否能更懂別人的需求,從而作出更適當的回應呢?

看電影敘人生:看畢《白日之下》有感

故事一開始,琪姐其實不算很有人性。對記者這一行沒有什麼理想,對後生的同事沒有什麼禮貌,對媽媽的語氣亦算不得很親切。還有,她不會為任何一單新聞去哭,她的生活總是自己一個,沒有什麼人或事可以佔據她的心...